本报北京8月12日电 (记者卢越)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发布5个涉企行政强制典型案例配资炒股查询,集中体现了人民法院通过监督、纠正违法行政强制行为,依法保护市场主体财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的坚强决心,有利于强化规范指导,进一步防止同类行政违法情形的发生。
典型案例涉及行政强制种类多样,既包括查封设施、扣押财物等行政强制措施,也包括行政强制执行、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等。原告企业所涉行业多元,包括了与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息息相关的多个行业。典型案例涉及行政管理领域广泛,所反映的法律问题值得关注,涉及行政主体资格、法定职权、执法依据等方面法律适用标准的探索和完善。
在一起申请强制执行案件中,山西省襄汾县人社局调查发现某装饰有限公司拖欠农民工工资,于2022年1月10日向该装饰公司作出劳动保障监察责令改正决定书,限令其在收到决定书7日内结清工资。该公司于同年1月25日、26日将所欠工资全部支付完毕。县人社局因该公司此前存在逾期未能结清的情形,决定对该公司罚款2万元。因该公司未缴纳罚款,县人社局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该处罚决定,包括上述2万元罚款和逾期不履行加处的罚款。
襄汾县人民法院审查认为,县人社局在明知企业已付清欠款的情况下仍作出“顶格处罚”,显失公平,损害了该装饰公司的合法权益,故对县人社局提出的非诉行政强制执行申请,裁定不准予强制执行。
数据显示,2022~2024年配资炒股查询,各级人民法院受理涉企行政强制一审案件约占全部一审行政案件的8%。各级人民法院一方面支持行政机关依法履行行政强制等监管职责,另一方面坚决纠治违法的查封、扣押、冻结等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,以行政争议实质化解力促政通人和、取信于民。
富华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